朱艺:中足联当前的政策提议过于简化 给予了较大的主观操作空间

在这个充满激情的足球年代,中国足球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探索。但近日,中足联提出的新政策,关于外援名额与中国球员留洋挂钩的提议,似乎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新的方向。然而,这其中的核心目的究竟是什么,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

首先,是要激励那些俱乐部放手让球员留洋,鼓励我们的年轻才俊走出国门,还是给已经送走球员的俱乐部以一定的补偿,做出一些相应的优惠呢?这背后的意图,不仅关乎我们的国脚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,也直接影响到俱乐部外援的引进策略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,犹如一场微妙的博弈。

我认为,此次政策提案显得略为简单,或许没有涵盖到留洋的复杂性。"五大联赛"的这一目标,看似高远,实则存在一定的脱离现实之嫌。留洋的过程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市场的引导、政策的支持与球员、俱乐部的积极响应,三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框架。

宏观政策的确重要,但更需尊重市场的内在规律。中足联与足协之间的合作尤为关键,联手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,通过综合评估和协同施策,实现各个环节的良性互动。

当前,提升年轻球员,尤其是优秀的国字号球员的留洋机会,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,而并非一味追求外援名额的增加。外援在中国足球的生态中,既是关键也是敏感的存在,必须确保各队的公平性,避免因特定俱乐部的特殊需求而扰乱整体的平衡。

国际足联已设立了较为完善的留洋补偿机制,从中我们可获取许多经验,切勿急于求成,避免"揠苗助长"。与此同时,我们还需先改善各级别联赛与球队的队伍结构,提高比赛的数量和质量,强化训练的强度。只有当我们的年轻才俊在联赛中展现出色的表现,获得认可,才能顺理成章地打开通往国际舞台的大门。